中国足球终于出了一个花木兰 英雄现身值得落泪

稿件来源:新周刊 文 丰二

可是,只有一个王霜还是太少了。

一首古诗昨天在社交平台火了。送给韩国人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韩3:4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国足球经常沦为段子,难成诗篇。这次的诗篇段子有点特别。

4月13日下午,苏州,中国女足两回合总比分4比3逆转韩国女足,艰难拿到东京奥运会入场券。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境内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2比3落后的局面下,“亚洲足球小姐”王霜打进2球,挽狂澜于既倒。

月落乌啼霜满天,王霜的霜,登上国内各大报纸封面。

王霜在加时赛的一脚抽射,帮助中国女足晋级东京奥运会。/ 视觉中国

全球爆发疫情至今已经1年半有余,体育几乎暂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中国女足这场充满戏剧性的胜利被放得很大。王霜成了那个被需要的英雄。

这反差蛮有趣的。韩国女足“只差一步到奥运”,最终还是延续失败宿命,从来冲不出亚洲。王霜把韩国女足踢成了中国男足。韩国媒体酸酸地说:“我们只是输给了王霜。”

很久没有出现一个王霜这样让人喜欢的中国球员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首先就是喜欢。当然,喜欢终归有原因,它跟胜负有关,也不只跟胜负有关。

体育靠结果说话,这是真理。如果没有那脚毒蛇钻草般的抽射,王霜只会垂头丧气走出球场。球迷必定骂骂咧咧,但第二天就会忘掉这场失败。

中国女足的实力向来在韩国之上,很多被感动的观众可能不清楚这一点。这不是一场意外的爆冷的以弱胜强的胜利。但把爱国主义、东亚对抗、绝境重生这些模糊的元素凑在一起,胜利的意义超出了竞技本身。或许国家队层面的竞技体育,也本就包含这外延吧。

足球场上的中韩之战,永远引国人关注。/ 视觉中国

不能否认,中国女足从来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中国男足。

中国男足虽然在几年前的长沙赢过韩国,但无力扭转男足在亚洲孱弱的形象。中国男足在韩国男足面前其实是抬不起头的。冲击东京奥运的路上,男足早早夭折。

无可奈何之下,中国足协不得不借用社会资金启动归化外籍球员的程序。几位巴西外援已经领到了中国护照,代表中国男足出战世界杯预选赛。这画面,等于定性:靠中国男足自己,暂时是靠不住,只能搬救兵。

男足球员不争气不是最近才有的事。男足所受关注度高得多,但顶级球星们还挺奇怪,主要是场外“惹事”,给外界留下的主要印象,从来不是体育史话里那些极富感染力的英雄主义时刻。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最常发生的“群斗”,用于满足人类骨子里嗜血的本能。它是最公平的、每个国家都能参与的游戏,也是最极端的群体情绪载体,特殊情景下是绝佳的民族主义容器。中国人总需要中国队把球踢进对方球门的啊,而且是在生死一线的时候踢进去。可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很多年来,一场定成败的比赛,落后的绝境下,国家队球员挺身而出先扳平再反超,罕见。王霜简直是可汗点兵时的花木兰。

古往今来,能不爱花木兰吗,她是挺身而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王霜的味道自然不止于场上那两脚。赛后面对镜头,她的表情执拗而动情:“不论是90分钟还是120分钟,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即使上半场0比2落后,我们也相信可以扳回来。比赛没有辜负我们120多天的训练,我们每天一万多米。我们就这样想,就算是用跑动(体能),也要冲垮他们。”

你能感受到她们是有精神世界的。“冲垮他们”。这个身材瘦小的短发女娃有股火炉里练过的狠劲,藏不住。

队长吴海燕赛后和王霜拥抱,喜极而泣。/ 图片来自网络

做女英雄,归到底还是靠技艺。但技艺不是脚下技术这么简单。教练有哲学,球员有思想,足球是复杂多变的集体有机运动。王霜的经历跟其他队员略有不同,很可能是这段经历造就了那脚禁区线上的果断和冷静。

18岁入围亚足联最佳女子青年球员提名的王霜,出道之际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女足头牌后,几经挫折,冲破人为制造的藩篱,终于留洋欧洲效力巴黎圣日尔曼,踢欧冠和法甲联赛。然而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头牌王霜在国家队主教练贾秀全手下踢得极别扭。球迷大失所望。

那年小组赛首场王霜只能打替补。赛后发布会,主教练贾秀全带有情绪的言论已经变成教练点评球员的经典素材:“你觉得王霜踢得怎么样?那你还用问我吗?这就是我让她下半场再上的理由,都明白,所以不要提了。我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一个球星。”

王霜的天赋听起来被排除在球队集体之外了。贾秀全那种封建老家长的姿态引发了争议。

2018年,天赋过人的王霜收获“亚洲足球小姐”荣誉,成中国女足一姐。/ 视觉中国

王霜就是球星,从小到大,在她踢过的所有球队,她都是球星。她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主教练不需要球星,需要全队上下严格统一步调的执行力。王霜陷入迷茫。

一方面,对所有中国女足运动员来说,哪怕是在欧洲俱乐部效力的王霜,国家队一定比俱乐部重要,这是现实国情,是她们从小的价值观基石;另一方面,王霜发现自己在巴黎,撕扯于国家队和俱乐部之间,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技术层面,自己都很难达到最满意状态,于是选择回国,匆匆结束留洋梦。

围城内外,是王霜的挣扎、突围、妥协、回归,唯一不变的是狠劲。很多人担心,回到国内的女足环境里,王霜还能不能保持锐利?她回来的时候,老实讲,有点像霜打的茄子。

但熟悉王霜的人是相信她的。

中国女足的资深记者陈清扬说:“从环境的角度,我很悲观,因为想要被(国内女足环境)同化是很容易的,欧洲顶级联赛是国内集训无法比拟的;但从王霜个人的角度,我还是乐观的,因为她是一个只崇拜强者、追求更好生活的人。”

王霜的家乡武汉《长江日报》记者马万勇说:“你看过电影《万箭穿心》吧?武汉女滴,其实比武汉男滴,更有这个城市的特性。不服输,老子就是要出这口气。”

王霜出国踢球时特意带了一本书上飞机,李娜的《独自上场》。一想,王霜骨子里的狠劲真切跟李娜一脉相承。但她的命题比李娜复杂得多,李娜真的是挣脱了国内网球体制独自上场,王霜其实什么也挣脱不了,足球是集体运动,而中国女足是中国集体运动。

同为武汉人的李娜,亦是王霜的偶像。 / 视觉中国

回到一个不需要球星的集体,但又被外界期待做球星该做的事,她闷头寻找这种平衡。幸运的是,在最关键的一刻她实现了平衡。这是剧情的奇妙之处。

一个不被期待的人横空出世完成壮举,大家只会惊呼;一个一直被期待的人终于兑现了这种期待,大家就会吹捧。我们享受这种吹捧。

王霜的经历让人意识到,自由和集体,很可能在最初被演绎为相互抵触,但只有在两者相互成全的时候,才能一起抵达成功。

有球迷嘲讽贾秀全,他应该收回两年前那句话,他枯燥的足球风格里百分之一万需要球星。有人指责贾秀全,若非球星托底,这支中国女足会被韩国队挡在奥运会门外,遭遇耻辱性的历史性的失败。

34年前年轻时,贾秀全作为队长带中国男足杀进了汉城奥运会。老后,老贾以一名老军人的姿态接过任命,带低谷里的中国女足杀进东京奥运会。中国足球圈里仅此一人。你很难说这是不是另一种层面的英雄主义。女足出线后,看到两鬓斑白的老贾老泪纵横,不忍再质疑什么了。

王霜说,贾秀全是父亲一般的人。这话我相信她是发自肺腑。父辈有那一代人的集体观,有那一代的家国梦。人事永远在代际传承和冲突中前行。

贾秀全和王霜,一同担负了巨大的压力。/ 视觉中国。

东京奥运会在即。王霜和中国女足能踢成什么样,没人知道。有人猜测,赢弱旅韩国都这么难,在东京很可能哗啦落败而回。球迷期待贾秀全做一些改变。王霜是不是已经靠这场比赛赢得了更自由的空间?

算了。我们根本不是在讨论战术层面的事。我们都爱王霜。希望贾秀全在下次发布会上说一句:

一个王霜太少了。


上一篇:无缘一阵!三大内线挤走詹姆斯,他或无缘再刷
下一篇:北青:足协曾为女足奥预赛做足预案 陈戌源动用

结尾...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