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世界上最奇葩的国家,印度排第二,那没人争第一。除了奇葩,印度也是全世界最敌视中国的国家之一。但在印度内部,却出现了一个“叛徒”——曼尼普尔。它被称为“小中国”,不仅长得像中国人,还同样自称是龙的传人,会说普通话,做中国菜,甚至还禁止当地女性与印度男性通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小中国”的神秘面纱。
“印之珍宝”的历史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的东北部地区,在很久远的过去曾经是阿萨姆邦的一部分。在他们本地语系里,“普尔”是城市的意思,而“曼尼”则为珍珠,这是取自当地的一个传说:某日大蛇途径此地,看到湿婆和巴尔沃迪正在跳舞,看着看着它也兴奋起来,于是从口中吐出很多“珍珠”,照得整个地区异样辉煌。所以这里也有“珍珠城”的美称,更是被尼赫鲁称作“印之珍宝”。
别看它小,麻雀虽小还五脏俱全呢!过去的曼尼普尔可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拥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他们世代在这里耕耘生活,位于交通要塞,光靠收过路费,经济比周围其他邦来得富裕一些。
百年前被英国殖民的印度
结果英国人来了,他们看中了印度这块广阔的土地,本想通过一场大战拿下印度,谁知印度腿软,还没怎么打呢就投降了,英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印度。这时他们的侵略魔爪也伸向了曼尼普尔,但曼尼普尔人可不像印度那么软弱,硬是拿着落后的武器和英国人激战,誓死抵抗侵略者。英国人被这群“顽固”的人折磨坏了,就给他们取了个名字:Kuki people,也就是现在的库基族。
虽然后面,曼尼普尔还是被侵略了,但他们仍不会屈服于强权之下。后面“日不落”帝国落下来了,英国人撤离的时候,就把曼尼普尔划分给了印度。曼尼普尔从一个独立国家变成了印度的一个城邦。
即使被划入印度,也变成了“印度人”。但曼尼普尔人十分拒绝与印度的交往。从小他们就学会观察肤色不同和五官的差异,来辨别对方是否是印度人。在学校,如果同桌是个印度人,当地人的话都不可能和他说,更别说进一步的交流了。
他们禁止自己人学印度语,有关印度的影视作品或者书籍也不允许进入他们的领域,禁止女性与印度男性通婚,男的也一样;用实际行动坚决抵制印度文化的渗透入侵。即便印度政府对他们软硬兼施,他们也绝不妥协。1972年,曼尼普尔自主立下宪法,表示不接受印度政府的管辖,就算有印度人来此,也得持有通行证才能进入。印度的种姓制度深深荼毒了印度人的思想,但曼尼普尔人却并没有被影响,在他们那儿,男女地位都是平等的。
曼尼普尔发生武装骚乱
自打印度独立以来,在曼尼普尔发生的民族分离运动、反政府武装活动屡见不鲜,并且持续至今,可以称得上是印度最动荡,恐怖活动、暴力事件频发的地区之一。曼尼普尔人和印度人不仅仅是格格不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都毫不夸张,双方经常在边境爆发冲突。
渐渐地,印度人对曼尼普尔人也越来越敌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其中属婆罗门最高,首陀罗最低。而在大部分印度人眼里,曼尼普尔人甚至连首陀罗都比不上。歧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更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小中国”一称的渊源
与印度人敌视中国不同,曼尼普尔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都十分亲近。
曼尼普尔的居民并不是印度传统黑人,而是和中国一样的黄种人,并且连长相都和中国人也极为相似。根据本地古语史料记载,曼尼普尔是古代中国(约为五代十国)时齐国人南下与中亚王朝的公主通婚所建立的,直到现在当地人也都这么认为。由此看来,曼尼普尔与中国确实有着历史渊源。
虽然曾经遭到侵略,其传统文化或多或少遭到一些影响,但仍有一些中国文化元素保存至今。比如他们的语言是藏缅语系,还把汉语当做第二语言,并加以普及;当地也有着和中国人一样的价值观:尊老爱幼,以家庭为先,并且也十分崇拜龙,自称是龙的传人。他们的传统节日“桑加伊节”就是以两条腾飞的龙为背景,王宫里也供奉着龙的图腾,甚至在曼尼普尔短暂的独立期,他们的国旗也是一条缠绕着的龙。
网上曾经盛传一张曼尼普尔的儿童拿着“六星红旗”的图片,网友纷纷评论:这得多爱中国啊连国旗都要模仿。但实际上,经过相关人士的多方考证,曼尼普尔在被划分入印度之前,曾一度十分信奉社会主义,或许是有使用过“六星红旗”的“国旗”,但现在早就见不到了。虽然他们渴望独立出去,但并没有自己的国旗,当地人对“六星红旗”表示并不知情。
不仅如此,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也很相似,以米饭为主食,菜品多以蒸煮为主,咸菜、腌鱼等与云南地区的口味非常相近。此外,当地人还很喜欢武术,好吹竹笛等传统乐器,方方面面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在集市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来自中国制造的货物,书刊,家里也引进了中国相关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人通过不同渠道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热爱它,就像飘零多年的落叶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宿。
桑加伊节文化演出
当地独特的风俗人情
除去与中国文化的相似之处,曼尼普尔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十分迷人。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文化以及传统节日和习俗。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桑加伊节”,就是当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了。
“桑加伊节”的名字来源于当地最大的淡水湖(洛塔克湖)附近濒危的野生动物灰角鹿(sangai),节日在每年11月底举行,为期十天,每天都会展示不同的文化艺术,每晚都会在当地的露天剧场里举行特色的文艺演出。剧场周边的区域被改造成民俗风情街和小吃街,和中国的庙会差不多,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演出内容也是以当地民族的特色舞蹈等传统项目。尤其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的《拉斯里拉》,舞者极具宗教感的演出更是精彩绝伦。这种舞蹈发源于公元2世纪,经过曼尼普尔人的不断探究和摸索,在15世纪愈渐成熟,一直以来都大受好评,至今还广受欢迎,成为重大节日的必演曲目。
国际马球锦标赛
“桑加伊节”的另一项重大活动——即国际马球锦标赛。曼尼普尔可是现代马球运动的发源地,后来被英国人传播出去的。当地的马球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球场,至今仍在使用。
曼尼普尔的传统婚礼习俗也别具一格。和国内喜庆热闹的婚礼不同,曼尼普尔的婚礼讲求一个仪式感,结婚当天,新人会穿上传统婚礼服饰,端庄又严肃地坐在大帐篷搭成的礼堂正中间,身边会有几个婆罗门一边唱一边引导着婚礼的流程,宾客跟着节奏排队来到新人面前送上祝福和礼金。婚礼仪式通常持续4-5个小时,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上到部长下到平民无一例外,只要结婚就得按照传统的婚礼仪式进行。
洛塔克湖
关于当地发展的一些建议
除了当地特有的风俗人情,曼尼普尔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十分优越。洛塔克湖是东印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因为交通不便,当地并没有对其进行开发,也因此没有遭到破坏,依旧维持着纯天然和原生态。岛上零星住着几户人家,他们并不会破坏岛上的生态平衡,反而与周围怡人的景色相得益彰。在万物俱籁里填了一丝人情味,闲云野鹤,大抵就是如此了。
地理环境也算是得天独厚。虽然是处于山地地区,交通较为落后,重工业估计发展不起来,这样一来,农业和轻工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山区嘛,没什么别的特点,就是树多。不仅林木资源丰富,附近还有铁、铜和岩盐矿等资源。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也会种植一些小麦、谷子之类的杂粮。但仅靠这些,当地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太低,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更不要提发展了。
洛塔克湖
虽然当地政府官员就曾说,会将洛塔克湖作为旅游开发景点,用现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这自然是可行的。但光靠旅游业,还是不太够的。且不说开发会不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政府有没有能力去开发和维护,光是资金就已经是一个困难项目。
曼尼普尔要想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依靠政府的帮助。而曼尼普尔恰恰不接受印度政府。这样封闭式的发展是十分艰巨的。俗话说得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国与国之间讲求的就是合作共赢,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像当初的清政府一样“闭关锁国”,那就只剩落后挨打的份儿了。一个国家要谋求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自己的思维,不要用传统去衡量利益,应该以价值去衡量利益,这样才能使发展长久不衰。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