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兄弟两人的角色:“菲德尔·卡斯特罗是当代古巴的心脏和灵魂,劳尔是革命的拳头。”
|作者:二水
|编辑:咖喱
|编审:劳灵格
当地时间4月17日,现年89岁的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卸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一职,并表示,他将带着“已完成使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感觉退休。两天后,迪亚斯-卡内尔在古巴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接棒劳尔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随着劳尔的卸任和顺利交班,卡斯特罗兄弟完成了从1959年以来对古巴60多年的领导。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
·劳尔·卡斯特罗
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卡斯特罗兄弟俩早年合力推翻独裁政府统治,扛过多次暗杀,联手成为政坛常青树,这背后不仅基于他们天生的血缘关系,更在于他们始终秉承的革命信仰和战斗情谊。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兄弟两人的角色:“菲德尔·卡斯特罗(下文称卡斯特罗)是当代古巴的心脏和灵魂,劳尔是革命的拳头。”
·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劳尔·卡斯特罗
既是兄弟又是战友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卡斯特罗兄弟俩一起离开学校从事革命活动:无论是被捕坐牢、流亡还是在山区打游击战,他们都肩并肩一起战斗。两人既是兄弟、又是战友。
1926年8月,卡斯特罗出生于古巴奥尔金省比兰镇,弟弟劳尔比他小5岁,出生于1931年6月。他们的父亲是比兰镇的一名甘蔗种植园主,拥有上万公顷土地和500名工人。
卡斯特罗兄弟俩的玩伴都是穷苦农民的孩子,这也使得他们从小就很有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到了读书的年纪,兄弟俩就读于同一所中学和大学,就连专业也都同时选了法律专业。
青少年时代的卡斯特罗阅读了大量英雄人物传记和著作,从中知道了古巴民族独立先驱何塞·马蒂,以及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决心以他们为榜样。他还曾送给弟弟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此后,兄弟两人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劳尔·卡斯特罗早年照片。
在哈瓦那大学读书时,满腔激情的卡斯特罗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了一个名为“铁手腕”的小组。1946年3月,卡斯特罗当选系学生代表。此后,尽管他多次向学联最高领导的位置发起冲击,都因反对派和学校反动势力的阻挠,没有成功。但这些经历使卡斯特罗逐渐成为当时古巴大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
1950年,卡斯特罗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他一边为贫苦大众辩护,一边积极投入政治活动。1953年7月26日,为推翻古巴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卡斯特罗和劳尔带领160名追随者发动武装起义,攻打古巴东部城市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这就是古巴历史上著名的“七·二六”运动。
起义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兄弟俩不幸被捕,却让民众认识了他们。在法庭上,卡斯特罗为自己辩护,那篇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至今广为流传。
两年后,兄弟俩获释,被迫流亡墨西哥。正是在流亡期间,卡斯特罗结识了阿根廷革命者、医生切·格瓦拉,相似的革命理想让他们很快成了朋友。
·切·格瓦拉(左)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1956年9月的一天,卡斯特罗兄弟游过墨美交界处的格兰德河,秘密潜入美国得克萨斯州。很快,他们从美国筹到了足以购买200支先进步枪和弹药的现金,以及一艘旧游艇。
当年11月25日夜,兄弟俩率领81人乘“格拉玛”号游艇踏上了返乡之旅,发动游击战争。不幸的是,他们遭到了巴蒂斯塔手下特工的伏击,最终,只有卡斯特罗兄弟和格瓦拉等12人突出重围,并躲到了山区里。随后,他们在山区展开游击战。当时条件极其艰苦,手术刀用完了,军医只能用刮胡刀片为伤员动手术。不久,刀片也所剩无几,卡斯特罗就带头蓄起胡须,并下令战士们也要蓄须,省下刀片留作急用。
·菲德尔·卡斯特罗
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终于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古巴共和国。2年后,卡斯特罗向全世界宣布“古巴实行社会主义”,并于同年组建古巴共产党,他本人任第一书记。弟弟劳尔则出任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负责建设古巴军队。
此后几十年,卡斯特罗兄弟带领古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顽强地和西方国家的封锁对抗。
兄弟没有隔夜仇
革命胜利后,古巴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造,还进行了两次土改,将外资企业和本国私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1976年12月,古巴颁布宪法,决定废除总统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在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卡斯特罗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国务委员会主席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自此,卡斯特罗成为古巴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头衔的改变,意味着卡斯特罗的工作重点由军事转为经济建设。此后不久,他就发出号召,宣布要实现糖年产量千万吨的目标,要“使古巴变成巨人”。到了执政后期,卡斯特罗开始给经济“松绑”,谨慎地扩大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比重,允许公民建立私人企业等,还重建了农业体系,古巴从粮食57%不能自给,变为拥有“全球可持续性最好的农业”。
·菲德尔·卡斯特罗
2006年7月,卡斯特罗因身体原因接受了手术,并于同月宣布将国家最高权力暂时移交给时任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劳尔。2年后,古巴召开第七届全国人大,劳尔当选并就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正式接替执政长达49年的卡斯特罗。
劳尔接班后带领古巴走上经济改革之路。他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宣布“改革必须深化”,并发动了一场全国性大讨论,鼓励群众大胆地批评腐败与裙带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他还让农民争领闲置土地,城里人开始自由购买手机、家电、摩托车和DVD,并扩大私营经济经营范围,允许个人买卖汽车和房产,放开公民出国旅游。
·劳尔·卡斯特罗
对于劳尔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卡斯特罗并不完全赞同。他在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专栏中发表短文,告诫那些寻求变化的古巴人,“别向敌人的意识形态妥协。”他直接批评的对象是另一份报纸的专栏文章,这篇文章称当时的改革比起过去的配额制和集体主义是一种进步。
这也不是卡斯特罗兄弟俩第一次产生分歧。
1959年4月,卡斯特罗与劳尔为革命是否需要寻求外援争吵起来。兄弟两人的争吵声非常大,以至于隔壁房间的助手们都难以入睡。但是,第二天早上,两个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看不出有任何的隔阂,革命也继续向前。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分析员拉泰尔曾在其著作中写道:“我意识到劳尔是他哥哥不可或缺的盟友,是他(劳尔)对古巴军队稳定的领导,成全了古巴革命。”
·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劳尔·卡斯特罗
美国眼中的两根“钉”
当年,卡斯特罗兄弟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推翻,并宣布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兄弟俩就此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多年来,华盛顿尝试过多种手段试图逼卡斯特罗下台。
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美国很快采取了敌对政策。肯尼迪执政时,发生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古巴猪湾事件;卡特时期加强对古禁运,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老布什执政时,通过了托里切利法案,进一步强化对古禁运,他公开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结束卡斯特罗政权;奥巴马时代缓和了美古关系;但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再度强化制裁,采取了超过240项制裁措施,将231个古巴实体列入制裁名单。
·菲德尔·卡斯特罗
除了给古巴套上多个“小夹板”,美国还在暗中设计几百套暗杀卡斯特罗兄弟的计划。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策划了“猪湾入侵”计划,他的继任者肯尼迪在上台后签署了这项计划。
1961年1月,美国宣布同古巴断交。3个月后,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由1500多名训练有素的流亡古巴人组成的美国雇佣军,在美国轰炸机和军舰掩护下突然向古巴发动武装袭击。卡斯特罗兄弟再次并肩作战,指挥军民反击,经过72小时殊死搏斗,全歼被包围在吉隆滩的入侵军。此次战役一共有90名雇佣军被击毙,1000余人缴械投降。该事件被称为“猪湾事件”。
此后,针对卡斯特罗兄弟的暗杀行动一直不断。直到2000年,中情局还在对卡斯特罗兄弟进行暗杀活动,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从毒雪茄到毒钢笔,多达数百种。
不知是美国的暗杀行动漏洞百出,还是卡斯特罗兄弟技高一筹,这些计划都流产了。因此有人说,流水的美国总统,铁打的卡斯特罗,16任美国总统都没办法拔掉这两颗“眼中钉”。
·菲德尔·卡斯特罗(左)和劳尔·卡斯特罗
不过,为防患于未然,卡斯特罗还是留了一手。他曾向媒体透露,自己和劳尔一般不会同乘一架飞机,以防兄弟两人同时遭到意外。
201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去世。如今,劳尔正式宣布卸任。卡斯特罗兄弟在接棒“熬走”16任美国总统后,主动将古巴政权移交给新一代领导人。不过,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劳尔退休了,但他仍是古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一些诸如对美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古巴高层仍会向他咨询。
此次接棒劳尔的迪亚斯-卡内尔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他是首位在古巴革命后出生的领导人、首位“后卡斯特罗时代”的领导人等等。在党内和人民面前,他的形象朴素而低调。2003年,在担任奥尔金省党委第一书记期间,迪亚斯-卡内尔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但他仍然骑着自行车和人们一同上下班,一度在党内传为美谈。2009年,迪亚斯-卡内尔被任命为高等教育部部长;2012年,他成为部长会议副主席;2013年,他当选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成为仅次于劳尔的国家副元首;2018年4月18日,57岁的迪亚斯-卡内尔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2019年10月10日,古巴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宣布,迪亚斯-卡内尔当选古巴国家主席。
当下,古巴遭遇艰难时刻:疫情持续、通胀飙升、物资短缺……《格拉玛报》援引迪亚斯-卡内尔的话说,经济仍是古巴面临的最大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之美国长年制裁,古巴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后卡斯特罗时代”的古巴领导人而言,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2016年《环球人物》杂志封面组稿《数风流人物,卡斯特罗》,作者:田亮、凌云、陈小茹、邹志鹏、张卫中、许放。
结尾...